教孩子要用未來看現在教孩子要用未來看現在(上) 文∕周玉筍(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經營發展室主任) 一天在公車上,聽到一位母親和她唸高一的兒子討論是否要退某個補習班的預繳學費。兒子考量的是補習班教學使用的課本,不是用他學校使用的版本,這次期末考考砸了,他想轉到與學校版本相同的補習班;母親請兒子考慮若是退掉早先預繳的學費,會白白損失四千元至五千元。如果是您,您會如何選擇?如何教導孩子選擇? 選擇與決定在於欲建構的信念 我想這確實是父母的難為,幾乎我們每日都需要面臨這樣的挑戰。我們要教孩子什麼?我們要堅持什麼?我的選擇會讓孩子的課業跟不上嗎?還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但內心卻又是如此忐忑不安?這些問題確實不容易回應,因為這立即挑戰我們對教育的信念及管教的方法。我想重點不在什麼樣的選擇是對的,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也會有不同的選擇。重點是身為孩子生命陪伴者的我們,需要清楚我們是為什麼而選擇?我們又想建構孩子什麼?在這對母子對話的當下,我就在想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建構這個孩子未來的重要能力? 我想我會這樣處理,首先,我會同理孩子希望自己有更好成績的榮譽感或企圖心,以及對自己學習的負責任態度,再跟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才是對他未來最重要的事,最後我會尊重他的選擇,並陪伴他一起經歷選擇的結果。因為我會期待在這樣的對話與管教歷程中,陪伴孩子培養出做決定的能力、面對後果的承擔力及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長遠眼光的判斷力。我認為這些是讓孩子能夠獨立及面對自己未來人生的基本能力。 以長遠眼光看現在的重要性 與孩子分享的概念,及讓孩子了解建立此習慣或能力的重要性酒店打工如下:(1)  建立「優秀不是考出來的概念」,培養孩子建構背景知識的學習態度,及以長遠眼光為判斷的能力。我雖然這樣說,但必需申明,上述例子裡的高一男生不會因在原補習班補再補習半年,就會建立什麼背景知識,而是透過這件事,讓孩子明白「優秀不是考出來」的概念,並鼓勵他多看課外書建立背景知識。因我們已經到了資訊爆炸又快速的時代,若我們的孩子仍停留在記憶式學習,除了應付考試,他們將無法應付未來資訊的整合、判斷、組織、運用。  洪蘭教授曾說:「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愈細密,新知識愈不會流失;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就顯現出來,新的概念於是誕生。」這正是孩子對資訊整合、判斷、組織、運用的基礎。一個圍棋高手面對一盤殘局,可以化險為夷並漂亮脫困,完全不同於生手,就是這樣的概念。因此,請孩子考慮是否學習多一個版本,目的在擴充自己的知識背景而非當下的成績。相信透過這樣的對話,無形中就建構孩子「用未來思考現在」的思考模式,並培養孩子長遠的眼光。 (2)  建立延宕滿足的能力,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思考:或許暫時無法得到高分,卻擴充了我們對該科的知識,並建立了我們面對挫折的忍受力。我想這會是培養孩子經歷這段經文的基石:「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17)我們可以面對苦難,是因為我們知道、而且我們要更大的獎賞,這信念不僅幫助我們越過眼前的困難,還會幫助我們擁有更豐盛的生命。 (3)  建立承擔後果的能力酒店兼職,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在與孩子分享討論過後,若孩子決定留在原補習班,可正向鼓勵孩子對當初選擇及完成約定的負責。並告知下學期可以再重新評估;但若孩子選擇換補習班而退費呢?也請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但由孩子負責其差價。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讓孩子學習任何選擇都要付上代價,如何思考、判斷、決定都是成長中的學習與自我的責任,而承擔後果,正是孩子學習面對問題及承擔責任。相信透過這個過程,也會建立孩子面對問題及金錢的態度。當然,孩子承擔後果時,我們的肯定將會強化孩子負責的能力! 教孩子要用未來看現在(下) 上一篇我們談到的主體是父母或教師-即我們管教孩子時,要將眼光放遠,思考哪些能力才是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而這一篇我們將以孩子為主體-即教孩子有「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環視目前週遭的孩子,總會聽見大人感嘆挫折忍受度不好、不能等待、常常是要立即的滿足-無論是物質或是成果,甚至情緒的宣洩。因此,我們也聽到大人憂傷的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孩子就像草莓一樣…」甚至冠上「草莓族」的封號。 其實,這就是我們上一期提到的「延宕滿足能力」,這正關乎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及等待、忍耐等能力。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針對一群四、五歲的孩子-老師告訴孩子們可以吃桌上有一顆糖,但如果可以等老師回來則可以吃兩顆糖。接下來作長期的追蹤,至這群孩子大學畢業。實驗發現,當初用各種辦法(例如:唱歌、轉移注意、看書…等)等老師回來,為了更大獎賞的孩子,在學業成就及各樣行為上都比無法等待,立即到桌上拿一顆糖吃的孩子較佳。相對地,在富裕的現今社會,許多父母在物質上立即滿足孩子或過酒店經紀度保護孩子-捨不得孩子受苦或承擔後果、替孩子處理問題、剝奪孩子面對問題的機會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是否也正在剝奪他形成延宕滿足的能力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記得過去從事幼稚教育時,有一位媽媽質疑地問我:「為什麼不能教我的孩子打回去?用講的有用嗎?」-我先同理這位母親因孩子被打的心疼難過,再問這位媽媽:「你真的要教你的孩子以暴制暴嗎?因著我們一時心疼孩子,要孩子打回去了,我們的孩子將損失的是什麼?」這一時立即的滿足,就如同實驗中立即吃糖的孩子,最後將會付上大的代價-孩子無法學習處理自我情緒、破壞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學到用暴力等。 反觀,另一位五歲孩子的成長-記得他那天非常憤怒的對一位過動的孩子說:「我已經告訴你不要弄我,你都不聽,我好想打你!」我在旁邊立即同理他說:「你很生氣對嗎?」他說:「對!」我接著說:「你很棒!你雖然這麼生氣,但你只是用嘴巴說,並沒有真的打下去。表示你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也表示你有一個好,你想不想學習如何解決,可以讓自己的好更多呢?」那孩子立刻表示願意。接著,我先肯定他原先用說的方法,再一起討論為何這孩子會常常弄他。這時這個五歲的孩子居然能同理的說:「或許他認為這是跟我玩吧!」接下來,我讓他比較打下去和沒有打下去,有何不同的結果?他需承擔什麼後果?而這些後果會讓他未來變成什麼樣的人?造成哪些不同的能力?他要選擇哪一個?這時孩子選擇不要打下去,甚至可以說出理由說:不要因別人做錯,我就跟著做錯。除了肯定他的選擇,我再問他要不要一個好能力叫寬恕(其實我內心掙扎-這對一個五歲孩子而言,是否太深了?),解釋什麼是原諒後,酒店打工問他是否願意原諒他?這時孩子說:他願意並表示那位過動的孩子或許不是故意的,是他無法控制。我肯定他的良善與包容後,再追問他這時的心情,他說:「原諒他以後,自己比較不生氣。」我肯定這孩子做了好選擇及有做好決定的能力,更有建構自己美好未來的聰明。 這件事在七年後我們收到成果了-這孩子的作文被張貼在佈告欄,題目是「我敬愛的老師」,而其中他所提到的即是在幼稚園時,有位老師教他寬恕及這對他的影響。這讓我發現孩子渴望更美好的未來,孩子有能力選擇更美好的未來,就看我們是否陪他們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帶著他們去思考未來或將未來放在前面讓他們選擇。這過過程,不僅培養孩子的延宕及各樣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這孩子正經歷馬太福音說的-不要眼還眼、以牙還牙,不要與惡人做對…-而透過這樣的過程,這孩子也就結出聖靈果子-節制、和平、溫柔、忍耐、恩慈、良善,有了更豐盛的生命。我想這些都是那位無法忍一時之氣的媽媽,所能帶給孩子的。這也是我們這兩期要說的-我們要有用未來看孩子現在問題的能力,而孩子也需學習如何用未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以上說的延宕滿足較偏於心理能力的建構。然而,在物質上,我們也需要如此細心陪伴孩子,而非孩子要求什麼就給什麼或是許多玩具、旅遊都不請自來。就如同上面那個實驗,讓我們的孩子會為了更大的獎賞,忍耐一時物質的滿足吧!相信這樣的帶領,我們的孩子也就能逐漸脫離草莓族了! 中時部落格-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http://blog.chinatimes.com/rkf/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酒店兼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x89wxwd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